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灌籃高手熱血勝利學

      慶祝教師節,今天適合熱血一天,我準備好『灌籃高手熱血勝利學 』,還加上漫畫、卡通。

      作者說「獲得勝利」的能力,看過《灌籃高手》的人都具備了!十多年來,這套漫畫我反覆看了幾回,而這本書的篇章,卻讓我更認真地想再回顧一次。當然,也有點嚴肅地輕鬆檢視自己的核心價值、信念與人生目標。光是二十六章的標題,把三十一本漫畫的片段搭配組合,作者提出的道理淺顯易懂,卻深深觸動心弦~是啊,這麼單純地看待自己,也可以認真地豐富經營人生喔!

      勝利不是你死活活拼第一,不是阿諛我詐佔便宜;是那種個人與團隊追尋共同目標和願景、一齊行動打拼同悲歡之後的甜美果實。以下為原書章節,呵呵,光是看標題會以為是探討人生大道理的書吧!哈哈,也真的是啊!嚴肅些,當然可以輕鬆點....教師節的願望不大,希望風災小些,大家平安,也期勉自己努力修行,當孩子的學習教練!

第一章 正確地發揮毅力
第二章  自己設定目標
第三章  理解與覺悟是達成目標的關鍵
第四章  轉變心、技、體
第五章  做「該做的事」
第六章  活在「當下」
第七章  反射作用
第八章  發掘優點
第九章  反省不等於確認
第十章  向目標投下「標的石」
第十一章 對目標注入熱情
第十二章 團隊默契的條件
第十三章 真正的團隊合作
第十四章 控制「憤怒」的情緒
第十五章 放棄是最大的敵人
第十六章 不安從何而來?------111
第十七章 試著說「沒問題」------117
第十八章 感動的意義------123
第十九章 休息也有正面意義
第二十章 了解健康的意義
第二十一章  三個C與第四個C
第二十二章  感應「局勢」
第二十三章  教練(COACH)的資質
第二十四章  接受結果比拼出結果更重要
第二十五章  為了誰?
第二十六章  「感恩」才能讓人得勝、成為一流

      卡通DVD計有101話,我每天看一點,每天認真過。 

教學活動模組概述

      你,一個人,如何更有效地經營與全班學生的群腦互動?


      藉著看Moodle平台提供的多種教學活動模組:討論、聊天、作業、測驗、問卷調查…..。這些活動也都發生於實際的教學現場,每個活動策略都有精彩與可行之處,卻也存在著限制與挑戰。

      我們將逐一探討與利用各種模組,結合教學策略與實況來設計應用,也同步檢視『原本在教室教學中的上課互動與班級經營』,這樣地交叉玩想,相信能獲得更實際可行的應用創意喔!當然啦,即使是颱風天的教師節週日(呵,真是複雜的一天呢!),也可以有那種『未來完成式』的上課熱鬧期盼呢!

      下拉『新增活動』之後,可以選用多種教學活動,您可以先看先看輔助說明頁,我將依教學實用建議依序介紹,並以下列邏輯順序來探討:

A.設定與啟用
每個模組有相關細項設定,提出教學實況考量建議。
B.學生端所見
與上述設定對應呈現,也就是教學設計→實踐的串連。
C.實施與使用
    在實施當時的應用經驗,並提出可以再延伸應用的探討
    教學歷程紀錄與省思應用
D.發想與改善
    對應各類型教室、學習風格、多元智慧、心智習性之發揮....
   延伸一節課在教室內的機會→多節串連 →多科統整→跨班多師cars合作

attachments/200809/9191801272.jpg attachments/200809/0611339283.jpg

      這些是摘自說明頁的活動模組簡述
*『討論區』

      這是班上或網路教學中最多的對話與討論活動。可設計多種討論的互動方式,張貼文章時可以包含附件,讀者可對張貼回覆與互評。
      可訂閱討論區,透過電子郵件接受到新的討論。
*『作業』
      教師分配作業給學生,有多種繳交形式。
      作業可以記分作為成績。
*『聊天室』
      大家一起利用文字進行即時溝通。
      可以善加經營與提問,或是玩文字接龍、指定造句等活動。
      可以查看與館理和聊天過程的文字紀錄。
*『測驗』
      測驗題型包括選擇、是非、配合、數字題、簡答題、和克漏字等多種題型。
      試題會分類保存在資料庫中,可以在不同課程之間重複使用。
      學生可以作答多次,每次作答結果都會被記錄下來,教師可選擇各種作答回饋。
      包含多種複雜的計分功能。
      最重要的~部份題型可以批次匯入題庫,以及,可以有多媒體格式的考題(例如圖片影音)
*『Wikis』
      Wiki模組允許參與者共同創建、擴充或修改頁面內容。舊的內容永遠都不會被刪除,而是當作舊版本存儲起來。
*『問卷調查』
  利用現成問卷蒐集學生資料,以進一步瞭解學生反應,改進自己的教學。
*『投票』
  由教師問一個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後回答。若啟動限制被選次數的功能,還可以作為讓學生依興趣分組之用。
*『辭彙表』
      此活動允許參與者創建並維護一系列的詞彙的定義,類似一個字典,可進行詞條搜尋。
*『學習單元(編序教學法)』
  包含一系列的頁面,每個頁面結尾都有一個問題,學生作答後才能進到下一單元。Moodle系統會根據學生的回答,將他帶入下一頁或者上一頁。
*『資料庫』 (說明檔為提供資料,到時再好好研究)
*『SCORM/AICC課程包』

      可以上傳符合 SCORM標準的包裹,使它的內容成為您課程的一部分。同樣的,它也可以讓您將現有課程內容打包備份,搬移到其他也支援 SCORM 標準的課程管理平台。

可攜式Moodle與root、ip設定

      在『教育部課程服務平台入口網 』左側許多超連結,有一個『可攜式課程服務平台 』(直接下載程式喔!),也是用Xampplite架設Moodle喔!想起之前參加的研習,那個USB裡面就是裝著這個啊!我下載解壓縮後,發現一些差異,他的Moodle程式是放在Xampplite的根目錄裡。餘請參考『利用XamppLite再玩Moodle!

attachments/200809/7588992674.jpg attachments/200809/3572949876.jpg


      本篇要介紹Moodle的config.php設定檔,首先是資料庫的root密碼,以及本機ip的設定。請看『操作影片。重點如下:

1.在http://localhost/phpmyadmin/,權限→修改root密碼

attachments/200809/2782401179.jpg attachments/200809/9782313543.jpg

2.查詢本機ip,設定於config.php中(利用記事本即可修改)

attachments/200809/8137935050.jpg attachments/200809/5952020858.jpg

3.對應設定好放置 『Xampplite』的目錄位置

      這樣,即使是教室的單機電腦,也可以提供小組學生連結了喔!請妥善應用。 

      以往建立Moodle課程,都需要一個個節點慢慢製作,而現在利用『教材搜尋介面』就能一次建立整個學期的Moodle課程之教材連結大綱,當然,還是需要繼續調整,但使用起來的成就感,真的不同呢!

      首先從教育部的課程服務平台入口網站 ,點選『教材搜尋介面 』。本文以影片來進一步介紹『教材搜尋介面』的使用,請看影片


      原本週三抓的畫面,現在週六發現多了一個『縣市、學校課程計畫下拉』,雖然目前只有新竹縣竹北國小,但已讓人又多更多期待呢!

想想看:將已經設計好的課程計畫的文件檔案,轉變成貼近真實教學的軌道,何樂而不為呢?

attachments/200809/1321140337.jpg attachments/200809/1736130283.jpg

     您可以再參考這篇『教育部六大學習網、共同平台 』的步驟簡述:

1.依照行事曆或匯入教材架構後,可以在每週進度設定1~3個關鍵字,預備搜尋之用(目前只搜尋六大網內容,希望未來可涵蓋教育部的數位資源聯合目錄)。

2.漂亮之處在於多關鍵字批次搜尋後,可以由教師預覽、點選是否使用搜尋而得的資源連結。

3.這樣得到的像Excel表單,即可製作成為一個Moodle課程包Zip檔,帶回匯入自己可以運用的Moodle平台(教育部、新竹縣等都利用1.82plus版),就能產生完整的課程:有各週主題說明,剛才搜尋與選取的,就成為各主題進度裡的教材連結。

4.有建議中正大學團隊多多幫忙:若是有需要建立Moodle討論區 ,是否也可以再製作介面裡自訂欄位,那麼直接做課程包時,就更漂亮了!!

      其餘詳請參考 教學大綱輸入使用手冊

標籤: moodle

打造School2.0之無所不在的學習時光

      這是參加由資策會舉辦的「學習2.0共創智慧飆點子 」全民創意提案徵文活動,我提出『打造School2.0之無所不在的學習時光 』想法,獲得佳作,感謝評審提出的建議,讓我又學習許多新發想卻更貼實呢!還有許多好作品可以觀摩與學習喔!請看這裡 。以下是我的全文(pdf下載 ),相關想法都是從以往部落格文章再整理起來的:

需求背景
      當今網路資源豐富,上網環境已達無所不在之境,國家投資於中小學教育現場的ICT網路、硬體環境也已妥善,同時更關注師生ICT之素養與應用。若能貼近既有的教育脈絡,藉著web2.0與開放精神(包含Open Source與Open Content),規劃出School2.0之實體、網路綿密混搭的教學場域,將是應用eLearning 2.0於中小學之最佳體現。

應用情境設計
      當今中小學教育現場,仍不脫『一位教師、數十位學生』之大班式教學模式。如何能夠跨越教室藩籬,讓適時支援進入教室、讓師生得以經營更寬廣的教學時光,ICT之善用,實為重要策略與工具。
      配合教室的實體教學環境與網路教學平台,則能讓共同學校中、相同學習領域與年段的師生,雖仍於各自教室中進行教學,又得以在網路平台上分享、合作與交流。尤其網路非同步的積累效益,可以持續紀錄教學歷程與互動之精彩,又為下一次的『每間教室』之教學提供『所有夥伴』的集體智慧之支持!

attachments/200809/7456035158.jpg

      我們利用Opensource的Xampplite和Moodle,打造一個『可攜式數位學習平台』,其中可先建置學習課程與活動、以及參與成員帳號之各自學習規劃。
      首先,每位老師依任教領域與年段進行分組合作,針對學期之課程大綱與教學計畫進行學習資源彙整與教學活動設計。學習資源與教材,來自教師自製講義、簡報與數位內容,也廣納國家公部門之數位資源(如數位典藏、社教博識網與六大網等),利用Moodle建置完成具有『完整學習內容與活動之課程包』。


      接著,借助Xampplite(免安裝之綠色軟體版)可於Windows環境下直接啟動即具備Apache+Php+Mysql之功能,將上述已建置完成之Moodle學習平台包含其中。使用者只需將相關檔案複製到個人電腦中,即可方便地啟動Moodle學習平台。一方面可作為平時教師之備課工作環境,也可應用於個別教室中,做為資訊融入教學的班級平台(請參考影音介紹:利用XamppLite再玩Moodle! )。

attachments/200809/9323432591.jpg


 
      若於學校層級應用,就可以善用同學年跨領域之合作機會,例如,學生於資訊課程進行學習領域有關之資訊檢索與整理,或是進行主題式學習、網路合作學習等活動,如此教學系統的實體、網路混搭,最能貼近真實教育系統運作的規劃,也善用網路教學平台,以及web2.0的應用(moodle也內建有wiki、 blog與rss)
    
預期效益
      從實體、數位之學習平台的綿密接合觀點來看,可以從擴散效益、開放內容與服務,以及數位機會公平性等面向呈現效益
      以往建置網路教學平台,動輒需要網管人員協助、建置主機也耗時費事,如今可以快速與深入地導入網路教學應用,在教師專業成長培訓活動中,即可分工合作與凝聚社群,產出教學實用之數位課程,在擴散推廣的效益方面,具有很高的ROI。
      在數位資源眾多的機會下,我們利用Moodle平台加值包裝出『以學習者為中心,適時適量整合之學習內容與活動課程包』,也善用開放內容、公部門數位資源、以及眾多網友貢獻於網路上的智慧與專業。藉此規劃,真正為學習當下提供有用與即時之學習服務。
      此外,elearning2.0不只強調web2.0工具與觀念之善用,更有著提醒學習者開放心胸與自助助人的機會(Open Mind),利用包含Open Source與Open Content,每個人(包含老師與學生)不僅能為自己的學習進行規劃與自主進行,同時,又能幫助自己與他人建立組織、社群、建立參與領域的數位學習知識庫,而進化成為elearning 之Open Service,期能縮短數位落差,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與服務。配合當今教育部之『數位機會中心』與『國民電腦』計畫,本方案之設計,相信更能促成所有教育價值鏈之愈加密合與流暢運作。

      以下為評審評語,感謝感謝

  • 實體教學與網路教學混合使用的方式,是符合現在學校環境與教學需求的適當作法;透過各科教師依據年級的差異而編組,分別發展教材,此一充分運用學 校教師專業的方式,可以提升教材的豐富性與完整度,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能夠擴增學生理解統合各學科知識的可能與重要。所用平台可以符學習之需。
  • 在國高中教學仍受升學強烈影響下,宜思索適合推行之年級。至於學習成效欲評估成本效益,則仍待探索。
  • 本文運用Open Source 的Xampplite 和 Moodle 構建學習平台,為不錯的Idea。為達成廣大愛好者共同分享,可進一步探究搭建價值鏈之相關技術。

一門課程的內涵規劃~線上資源篇

      擁有一門Moodle課程之後,首先考量的是課程的整體呈現:設定為主題格式或是週曆格式?若依真實的教學進度,可以利用週曆格式,若是主題式課程(無特定時間)的,例如專題演講、工具、網站等學習課程,就可以利用主題格式。提醒您喔!這樣一門課,可用一整個學期耶!

attachments/200809/5435363891.jpg

主題格式

 attachments/200809/8657269056.jpg

週曆格式 

 


      本篇我們先介紹教材的呈現~也就是課程架構的說明部份以及教材內容(也就是『新增線上資源』)。我開設一門課稱為『課程架構與規劃』,搭配著實做呈現,以後也可以直接課程包匯出分享。

      課程架構的說明部份,是整體課程或單一主題(週進度),呈現於外在的部份,而線上資源則是以條列方式呈現,必須點選後才能見到內容。下拉『新增線上資源』,可以看到有:attachments/200809/0445488335.jpg,課程『架構的說明』部份,以及線上資源的插入標籤文字頁網頁,都屬於相同的編輯模式,也就像線上寫作的表單。需要注意的是內容若有圖片,先設定好預設大小,也需要先行上傳到網站或連結網路上的檔案,有時候我會先用網頁編輯器寫好,才一次貼到Moodle編輯區中(呵呵,怕寫到一半網路不順),有時候會把自己的部落格內容區塊複製過來。

attachments/200809/3453907241.jpg

架構的說明

attachments/200809/6358416004.jpg

編輯區 

attachments/200809/7416706528.jpg

插入標籤

attachments/200809/6531921655.jpg

編輯區

attachments/200809/9613171679.jpg

編輯網頁(文字頁也一樣)

attachments/200809/0116207653.jpg

編輯區


連結到檔案或網站,需要考量的有:
*檔案的類型、大小、上傳位置,以及線上可否直接瀏覽,或是下載後需要特殊軟體才能開啟。
*網站連結,可以善用既有的資源網站,尤其是公部門資源可直接應用於教學中的,還有,考量再瀏覽時,是否在同一視窗中瀏覽,或是需要另開新視窗?

attachments/200809/4722404515.jpg

連結到上傳檔案

attachments/200809/9654734297.jpg

 連結到網站(可以先搜尋)

 顯示目錄,是直接開啟這門課裡的資料夾,例如老師先把學生作品集結一起,一次看到全部檔案,可能就用得上。再次提醒:目錄與檔名請盡量用英文與數字喔!
最後的加入IMS教材包』,等研究一下再來分享。

attachments/200809/5944925565.jpg

 顯示目錄

attachments/200809/9522510969.jpg

 加入IMS教材包

標籤: moodle

一門課程的外觀與組成

        利用教師身份登入一門Moodle課程(可以參考上次的帳號建立 ),需要熟用的大致分為:切換編輯介面、課程的系統管理(如課程設定、角色指派、檔案與題目等)、課程大綱規劃(規劃線上資源與活動)與課程區塊規劃。(請看操作影片 ,有放『下一步』的按鈕喔!)

attachments/200809/5141059665.jpg
 

attachments/200809/0697517233.jpg

系統管理、課程大綱規劃 

attachments/200809/3202954787.jpg

 課程區塊規劃

attachments/200809/3639818713.jpg

課程設定

attachments/200809/7741847813.jpg

角色指派

 

attachments/200809/4986278469.jpg

 檔案管理

attachments/200809/7192155755.jpg

題目管理

 

 
標籤: moodle

老師的務實考量與Moodle開課機會

      利用Moodle開課,主要先協助老師進行原有的教學設計與實踐,進而積累師生教學歷程檔案。另外,還可以利用課程打包方式進行分享,或是規劃班際、校際交流的網路活動。換句話說:先貼近現有教學的所有細節,再找出Moodle槓桿效益與『放心』的機會!首先提出兩個問題:

實體教室:你的上課教室有哪些ICT環境?在校內有多種類型的教室可用嗎?自己是否能流暢應用?
網路教室:你需要網路教室嗎?在此就以Moodle的課程為例,如何取得呢?

      第一個問題是要掌握自己上課的環境類型,應用ICT的模式,接著考量學生在校內、外可上線的機會,你想持續進行線上教學互動嗎?
關於實體上課的環境規劃,請參考『不同教室環境就該有不同的教學模式與活動 』。在三類教室中,要實施資訊融入教學,ICT部份也多要『事前備妥與試用過、預想上課當下的流暢』。每種教室的師生互動、教學流程、與科技使用模式都不盡相同:

大班教室,全班上課,可能多為教師單向播放,可以多加注意學生視線的引導:課本、黑板、單槍、師生之間。
群組教室,可以設計最混搭的實體網路對話,互動模式最多,要多注意組內的互動品質,老師若能在一節課中,讓各組活動多元發展,就多了那種『同軸多軌』的精彩。*電腦教室,是否老師有熟用與管理的經驗?雖可以利用廣播模式講課,但既然每位學生都能上機上線,可多加規劃每位學生的工作任務與自學機會。

      第二個『網路教室』的規劃問題,不妨改問成:你如何將自己備課的課程計畫、教案規劃與資源準備,順接為教學實施當下可以直接使用、並與學生互動與持續討論呢?將實體上課環境分析之後,就可以決定對主機平台的連線依賴與使用實況。考量不同規模的Moodle可能應用方式,以及需要與其他人員、學生聯繫的關係模式。

      若能利用Moodle課程,可以從家中備課(利用自家的Moodle平台當製課軟體,或是直接線上操作學校的平台),再到教室(甚至多種教室之間)上課時,東西都已在Moodle了(即使是大班上課模式,把檔案、簡報、網站連結都串在一起比較方便),整體的規劃就是完成上課流程的軌道,也方便有機會讓學生上線時互動參與。

      倒是Moodle課程的管理權,需要由管理者開設後賦予教師權限,因此需要與Moodle管理者互動、釐清權責(可能還需要幫忙匯入班級學生帳號)。若是單機玩Moodle 就很自由,學校層級的話,可以利用線上申請後,由管理者協助,或者直接由管理者統一建置,配發給老師使用。(我認為這『絕對』要考量各校不同的校本經營文化,沒有標準答案的!當然,若是自己與少數夥伴一起玩,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當然,多多利用Moodle推校本網路進修 ,也是擴散應用的策略。

      在校內,尤其同學年之間,在電腦課教會孩子們使用軟體、登入Moodle,就有機會結合領域課程的主題學習:
*讓學生進行資料檢索與整理 (預設網站與wq活動)
*建立溝通討論版 (小組合作、師生全班、組內個別對話)
*實做產出與繳交 (相關軟體、持續積累產出、繳交上傳與發表、分享)

      接著,就可以更單純地討論Moodle的課程設計與規劃了。我會將『Moodle之旅 』兩本書的精華加以整理,再加上個人實務建議。

標籤: moo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