錶現更好!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23 20:19
正式向戴了廿多年的卡西歐電子錶揮別,換上新手級跑步表:Garmin Forerunner 15。
八月開始上班,每天依然早起,就想著跑跑步健身,一次大約十多分鐘,跑個兩公里左右(國小操場十圈)。只是每次利用電子錶計時,印象裡每次可以跑得更順、快一些些。而一鼓作氣買運動錶的理由,其實是收到同事的『Nike+』邀請信~呵呵,有伴就可以跑更長久,這句話是真的!
我沒想要太多功能像智慧型手錶、表背監測心跳。只需要能紀錄GPS路線與時間,而且有計步、睡眠時間更好,正巧就找到這款4000元有找的手錶,滿足我的需求。雖然它只能利用連接到電腦的方式傳輸資料,但同步後在電腦、網站或手機APP的Garmin Connect上都可以同步看到資訊,也可以同步到Nike+,一登錄就看到幾位同事們的跑步積累里程數,果然很有激勵效果。
![]() | ![]() |

雖然用了兩天才跑一次,不過週五下午還讓我想到更實用的新花樣!呵呵,野人獻曝一下~可以當ubike騎蹟整理工具!從新莊騎新月橋到大觀國中,從大觀國中騎到新北市立圖書館,原來都可以盡量騎在自行車專用道上,而且颱風來前還有彩虹好風景呢!此外,聽說德音校外的人行道也正開工設立ubike站了,耶!
![]() | ![]() | ![]() |
這雖只是我的初跑短短紀錄,但一定要宣傳與邀請大家來投票:『我最欣賞的跑者』~教育噗浪客(TPET)最強跑者---路跑痴漢謝KK,記得之前看kk老師對全校師生的熱血分享『跑馬拉松讓我學會的一些事』,那時我還帶班只有心動還不敢行動,但也有著僅次於這回買錶開跑的衝動,沒關係,即使現在開始跑也不嫌晚,加油!

在七夕節,感謝資策會...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20 22:36
只能說今天日子七巧,讓我再和幾位畢業的孩子們相會,而且是在有著近廿年緣份的資策會喔!
記得幾個月前收到資策會好友的邀請,邀請班上同學們免費參加『暑期科技化英語營隊』,當時有兩個同學報名,後來再加一個,這幾天就是參加營隊的時刻。我正巧趁著拜訪資策會夥伴請益『學習分析』趨勢的機會,也去探望一下孩子們:才兩個月不見,長得高、也成熟許多呢!
那為何說要感謝呢?回家努力翻找出結業證書:我在民國85年參加『教育部國中小資訊教師種子班第十七期』培訓,就是在中央大學的資策會訓練中心裡待了大半年。看看這樣相隔近廿年,當時這些孩子也都未出生,此刻的我能有機會如玩想,也多拜當年培訓所打下的基礎。而且,前一陣子到資策會開會,還遇到當年教我們的于老師呢!這樣看來,這不是種很美妙的巧緣嗎?
此外,與孩子們一起合影的背景是『智慧教室產業版圖』,細看之下,才三年光景,整個產業鏈也起了很大變化;一方面提醒我現正經手的業務,可否禁得起三年和好多師生們與時俱進地永續創新,另外也想望三年後再看孩子們,一定也是青春無限、大變化與開展吧!
![]() | ![]() |
我的資教踏實檢核發想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17 00:28
參加資教狂想一時,談的是幾年後的願景;資教踏實時時檢核,擬的是幾月後的實踐。
八月借調以來,先認真寫今年度新北市雲世代學校參選教育部資訊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的選拔、培訓計畫,接著要寫新年度的雲世代學校申請、選拔與補助、經營方案。我參考著寫的『台北縣教育電子報』、『大學塾』文章,還有這幾個月裡的FB資料、兩週來的好多請益、會議聯繫,腦裡浮現想趁這次做個『公文、計畫撰擬檢核表』~一方面參考歷來發展,力求再進階地創執玩,另方面仍有公文、計畫應具備的流暢穩妥。
我順著這次寫計畫之思索程序列個清單:
◎以目標定位逆向檢視、效益延續與加值。畫著新製圖、時間軸、甘特圖、經費表以及CP值、SWOT….,從不同面向切入,常常一有新發現,就想把計畫再修一修,不過,也為了更縝密周全,所以先說服自己、也備好說帖供用。
◎扣緊教育部、市政府相關的資教總計畫與相關專案,定位手上專案的層屬,該有的計畫格式、架構。
◎藉由交接文件銜接既有,開創新案。參考往年計畫,我自己也寫過93、96、100學年的補助方案,從中看出變與不變的因子。
◎人事時地物串連:趁此時也做好人脈庫聯繫網絡,包含學者專家、部局業務同仁、學校師長、產業企業夥伴。搭建模式化工作流程:會議(內部、專家審查會與公開說明會)、研習規劃,預估與精算經費:出席人員差旅、誤餐、課務派代?補助經費項目、招標採購與驗收、核銷。
那,『目標定位』是什麼呢?目前局端也正研擬新的三年資教計畫中,我先以自己想望但可能要好多年才實現的目標逆著來想,這是在初探『智慧教育、智慧校園』裡提過的:學習當下,如何善用感知科技(科技自動、學習者主動以及教師詮釋)來擷取學習歷程、進而運用大數據分析後,再提供個人化學習路徑的安排與教師、同儕引導。
接著務實思考『支持個人化、小組協作的智慧學習環境』,今天先在FB裡寫著、然後放到Google Keep繼續擴充:想設計一套變形金剛式、模組化拆合運用的硬體設備,可供傳統教學到Mobile Learning、Maker、並且流暢整合BYOD、翻轉學習與學習共同體的支持個人化、小組協作的智慧學習環境。
1.行動載具(人機比,平板、筆電、小盒?)
2.連網設備
3.教學平台(跨載具存取、私有雲、離線功能?)
4.教室display(投影或電視、IRS、廣播?)
5.Maker space(3DP、Arduino、Robot?)
6.領域教學特殊需求
7.相關週邊
8.教育訓練、管理支援、產學合作.....
9.社群夥伴、校際共備、互授與實虛互訪交流
下午再到師大圖書館找些paper來參考,我總相信:所有的行動都有研究的意義與價值,所有的研究都可以為行動提供支持與提醒。
![]() | ![]() |
同時,再配合我在TPC96ICT結案歸建時畫過的圖、玩轉魔術方塊,相信雖不中亦不易疏漏了,明天上班再繼續畫圖!
![]() | ![]() |
我的資教狂想(然後踏實)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11 16:02
昨天參加教育部主辦的『資訊教育總藍圖首部曲:資教狂想館』,規劃有15個主題桌,主要分『未來』與『現況』兩個向度。我參加『未來的校園』、『資訊人力』、『人才培育』、『資訊融入教學』桌談,這裡先寫下自己的小小狂想摘記。
![]() | ![]() |
『未來的校園』
桌長提出四個問題來討論:2025年台灣校園的理想形貌應該如何?在未來的校園裡,資訊環境是指什麼?在建構未來的資訊環境時,誰是重要的關係人?從現時的校園走向未來,校園資訊環境所遭逢的重要問題為何?
我的希望是:校園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以及展現的支持,提供個人隨身的學習支持(人己、人機、人際、人境)。這裡是歸屬感所在,是知識運籌中心,雖然在地,仍具有全觀視野~人之所在、心所屬與力可為:motivate、engage、collaborate。
![]() | ![]() |
『資訊人力』
桌長是新竹市網鄧主任,讓我想起人員異動大的問題~縣市網路中心、學校資訊組長皆如此。希望能專職專責~教師或委外?楊昌珣老師也提到要定位清楚是資訊運籌人員、資訊推廣人員或是資訊維修人員?針對科層體制的人力培植以及智慧服務機制的期許,掌握核心槓桿機制,確立對專業的尊重~像NETS指標有行政、老師與學生,還有Faciliator人員指標。
資訊夥伴更要凝聚社群向心力~建立知識管理與歸屬感:留住有心、培植新血、才能永續維運。
『人才培育』
這裡我一下子想得不多。主要考量需要先了解產業趨勢變遷與ICT滲入程度,探討『職能需求』、努力『學用契合』、進而『跨界創新』。
若把教育也視為產業,要以『職人』自許、自我定位~老師的心也要Open!
『資訊融入教學』
BYOD,如何讓家長心安?既有資源多到需要精選,我們的appgo與教育雲還要繼續推廣!
支持老師們持續專業成長、參與社群,給予適足資源,更需要設備連網的維管穩定。我也提出『數位共備』機會~善用實虛平台來陪伴師生,順著教學進度、共學活動,並期能達到個人化學習環境、e化學習歷程檔案的存取。
![]() | ![]() | ![]() |
看看世界,想想自己。期待首部曲出航後持續開展喔!一路走來,我也還踏實認真參與其中~
![]() | ![]() | ![]() |
新職工作電腦首裝軟體清單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8-04 06:10
第一天上班,晚上就失眠。可能是很多人、事的陌生與熟識交織得錯綜複雜,這樣的感覺很新鮮。
不過,工作就是工作,先紀錄昨天對於新電腦的軟體安裝以及使用清單,除了接手時已安裝好Chrome瀏覽器、微軟Office之外,以下是我想到立即需要用上的十種軟體:
◎酷音輸入法~我最愛用的注音輸入工具
◎Freemind + Java~心智圖工具、讀取檔案結構建立清單
◎Q-Dir~多視窗檔案瀏覽
◎PDF-XChange Viewer~閱讀PDF檔案
◎Xnview~相片瀏覽、簡易處理
◎4K Video Downloader~下載YouTube為影片或mp3
◎應用寶~Android手機連接與管理
◎Ocam~螢幕擷取、錄製
◎Wink~螢幕擷取、錄製
◎Kindle~Amazon電子書閱讀器
當然,雙螢幕的視野是一定要的啦!
小筆電安裝Chromebook測試
作者: 日期:2015-08-02 14:16
我拿上回『小筆電安裝雙系統比較筆記(Android-x86-4.4)』的微星小筆電,安裝我從『Google Education Conference 2015 Google Apps教學與教研討會』分享心得獲贈的變形金剛隨身碟~可以將老舊電腦安裝成Chromebook。
因為這台之前設定為雙系統(Widndows與Android),所以安裝前我先各自開機一次,計算開機到可運作系統的時間。
Android~約40秒。
Widndows~可能太久沒用了,需要好多分鐘才完成。
| 很久很久.... |
接著從USB安裝Chromebook OS,到完成基本設定,利用三段影片紀錄過程。
![]() | ![]() |
◎小筆電Chromebook安裝與重開機開機(影片 )
安裝大該需要十多分鐘(影片裡我先按了暫停,安裝過程都沒有任何進度提示),然後電腦就關閉了,我拔掉USB再開機來進行設定。
◎小筆電Chromebook開機與設定(影片 )
首次開機到設定畫面約70秒,遇到打不出中文的困擾。
◎小筆電Chromebook正式開機無法選用注音輸入(影片 )
小筆電Chromebook正式開機(差不多80秒)無法選用注音輸入(影片3:00、6:15兩次設定都失敗),卻可以選用倉頡輸入法,真奇怪!
最後,也抱著希望想試試,可否從小筆電的VGA輸出,利用『CV910』來錄影呢?結果更好笑~一開機就有畫面,很好,但後來卻只出現一半的狀況,但卻是想看到的那一大半看不到啊~只出現了下方工具列...。
以下為這次安裝過程中想到的,純屬野人獻曝的個人觀點喔!可以從這樣的問題發想~有什麼吸引你利用『舊的小筆電或電腦』來安裝android和chromebook的誘因嗎?我強調:是指『拿舊筆電來玩』的想法喔!
我已經有許多android平板,現在以筆電形式使用android,可以用滑鼠鍵盤,雖然玩App時無法觸控螢幕,不過因為早已玩熟了android系統,所以有鍵盤玩Google注音,是件蠻酷的體驗。另外,安裝成選單式的雙系統,原有的硬碟空間、檔案存取還能相通。
然而,以舊筆電安裝chromebook,仍還是筆電啊!但安裝後,整台硬碟的空間我目前還不會善用(不見了?),倒是插入隨身碟時仍可以如常讀取。加上『為何不能設定注音輸入法』,若還沒找到解決方案,我也將不推廣這樣的玩法(將老舊電腦安裝成Chromebook)。當然,能以全新的chromebook筆電來操作,許多問題與準備當是有了全面考量才好(尤其使用雲端服務、者帳號與佈署管理)。
當然,我還好奇著:這樣的『Chromebook』也能成為受監看、佈署的成員嗎?若可以的話舊真的蠻酷的。
正式的Chromebook可以在八秒鐘開機,但這次同一台小筆電,Android開機比Chromebook還快,有意思。
我還有想到的先擺著:可以在PC安裝模擬器玩android,請參考『六個 Android 模擬器比一比』,裡面也有阿剛老師推薦的文卓爺(Windroy)喔!另外,現在也有直接內建雙系統的Windows+Android板(可以熱切換或重新開機);然而,若已在PC裡善用了Chrome瀏覽器與Google的各項服務後,是否還有非Chromebook才獨有的功能與應用呢?
『看Google與教育的未來』之筆記資訊清單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7-31 22:36
教育的『未來』(還沒來),從現在運作推行,進而持續延伸到未知的未來。這次到Google台灣分公司參加『Google Education Conference 2015 Google Apps教學與教研討會』,介紹Google軟硬體與線上服務在教學上的應用,讓我們藉以想望教學現場的未來多種可能。這篇定位為『資訊清單』,主要先整理活動中相關的人事與資源,針對遲疑批判與熱血想望,日後再補上。
我在出發路上先想了幾個問題,當然在會場時也獲知解答了。不過,這裡讓大家先參考我的問題,這樣看後文更能順接。
1.主辦單位定位與目的?
2.誰參加以及我參加的條件?
3.三小時可以玩什麼,場地,人數,策展規劃?有何後續延伸設計與機會?
4.硬體軟體與平台,學生教師社群學校與企業政府?
5.我的Google大腦與路線規劃重繪,對Google的想望舊文整理。
6.成立台灣google教育社群?未來教育活動設計,合作參訪,研發機會?
7.搭配電腦應用展,又可以激盪創玩好點子。
8.閱讀ssci paper,要找現場實踐案例又可以在將來持續深化與落實機會。
9.相對觀想玩加上 企業與政府的 教育價值鏈,我們可以為教學現場,師生互動的永續流暢投注什麼?
以下為資訊清單項目:
◎101大樓上的Google台灣分公司
從一樓進電梯就需要識別身份,換搭兩組電梯才抵達75樓,電梯升降快得讓我有耳鳴感覺。辦公室擺設與外外景觀,一如大家常見網路上的分享。研習場地設備:三星液晶電視、宏碁Chromebook,還有Google Cardboard (紙眼鏡)活動相片。
![]() | ![]() |
![]() | ![]() |
講題講者:
◎Suan Yeo ~Google教育事務亞太區負責人,以英語介紹『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with Google』(介紹),他也以『Google for Education 101 (in 101 seconds) 』 影片來介紹,簡潔貼切。
![]() | ![]() |
◎台東大學連育仁老師(FB ),他以『專題數位化,教學互動化』為主軸分享華語教學的數位學習現況以及應用心法,他的上課足跡遍佈世界、還有專屬的YouTube教學頻道『開始你的華語文數位教學系列 』呢!特別值得一提:連老師很熱心提出能幫有意願的老師牽線,讓您的孩子與世界各地學習者交流喔!
![]() | ![]() |
◎台南市大灣高中鄭博仁老師,介紹他近一年來應用Google Classroom 的實務經驗(以學思達模式為主),利用Google表單來做即時評量的實務也很精彩:可以設定亂數組題,讓每個學生的考卷都長得不同 (可參考『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此外,還有個外掛『Flubaroo 』,可以幫你把學生作答自動計分喔!鄭老師也投入製作YouTube『臺南市立大灣高中影音教學頻道』,吸引很多美國的台灣學生收看呢!
![]() | ![]() |
◎主辦單位『台灣益德士 』公司,是Google教育合作夥伴,講師Ashley Teng介紹Google教育的四項服務與應用案例:
※Google管理控制台,分層設定使用者權限、大量佈署
※ GoGuardian ,可視為Google Classroom的進階版,能監看學生操作歷程,以及廣播、派送。
※ 變形金剛隨身碟~可以將老舊電腦安裝成Chromebook。
※ Google Cardboard 第二代,他們公司剛取得亞洲代理權。
![]() | ![]() |
![]() | ![]() |
◎來自英國的『texthelp 』公司介紹英語輔助學習工具『Read & Write 』,可以針對文件、網頁或是拍照相片的文字進行畫註整理、翻譯、產生筆記清單,也可以Text to Speech~將文句依選定的語音(如英語或美語發音、男女生、速度等)讀出來,簡報同時展現利用此工具前後的學習轉變,對於增加學習自信與學習成效都很有幫助。而中文部份,目前也快研發完成,值得期待。呵呵,原來作答裡的IDK就是『I Don't Know』~
![]() | ![]() |
◎最後壓軸的主辦單位『台灣Acer宏碁 』,介紹他們Chromebook 產品功能優勢,以及目前歐、美與日本導入Chromebook的案例。
![]() | ![]() |
![]() | ![]() |
會中還有許多教育先進提供寶貴想法與創意點子,也是學習收穫之一!三小時,果然超級精實呢!到此先告一段落啦!
初探『智慧教育、智慧校園』
作者:塾長 日期:2015-07-28 18:58
回頭看兩年前『今天有沒有安排一定的活動?』很有意思,今天認真地『打掃602』、『準備清運多箱』後,依往例在生日這天,認真展望一下自己的新職願景~『智慧教育、智慧校園』。這篇先整理相關連結與圖像。
從我國『數位學習產業跨域躍升計畫 』網站看到,現正舉辦『智慧校園創意競賽』,從圖像可以看到涵蓋學習、社群、行政、管理、保健與綠能等面向。而從『智慧校園服務系統軟體需求規格建議書』裡的整體架構圖,進一步呈現了裝置層、管理層與服務層。
![]() | ![]() |
關於智慧服務層的細節,看「經濟部工業局智慧校園計畫」裡的圖像更清楚:
此外,上週我參加『Samsung School智慧教育論壇 』,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三星Smart School系統的功能展現~從數位課程建置、學習環境設備與活動指派、學習互動經營,雖然對外人來說屬於封閉式系統(一定要用三星平板、登入也需要授權帳號),但其功能的完整性仍值得學習。您還可以參考『三星教育應用、行動解決方案』。不過,此系統在定位上比較屬於教學層面,以上述智慧校園的規格來看,稱其為智慧教學系統或智慧教室比較貼切。
![]() | ![]() | ![]() |
接著我整理一些大陸的文章資訊來探討比較:
◎創新科技成就“智慧校園”
我喜歡這篇『科技成熟→創新研發→智慧服務』的推進呈現,而期刊文章對於『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的論述也有較完整的理念、理想、實務與願景圖像,以下整理一些來學習:
◎智慧設計與其成要素之間的關係~與教學設計的思維依脈相通
◎以用戶為中心的智慧校園參考模型、智慧教育體系架構~這和國內目前的發展現況大致相同
![]() | ![]() |
◎智慧教學模式~這對教學現場的老師很能引起共鳴吧!
◎智慧教育核心圖解及智慧課堂應用教學思路~掌握核心關鍵,運用方法與途徑、善用ICT條件構思最佳教學過程來達成學習目標。
◎創新思維能力知識體系及培養結構~左圖就像Bloom階層的涵蓋,右兩圖則是師生教與學的全貌。
看著看著又熱血起來了,我對於『學習當下,如何善用感知科技(科技自動、學習者主動以及教師詮釋)來擷取學習歷程、進而運用大數據分析後,再提供個人化學習路徑的安排與教師、同儕引導』之運作覺得最有挑戰!而混成教材與教學活動、學習環境支持,相信在未來智慧教育系統裡也將以多元面貌呈現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