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NotebookLM小實驗開玩世博會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31 09:27
週一圖書館沒開,角落生悟後散步路上想到,趕緊錄音說出來。我想就像做實驗的概念,一天一個想法來玩NotebookLM。藉由來源、對話與工作室各向度的應用與對話策略,從一個起心動念到實作過程,以及看見產生的結果後,再做省思跟啟想。
我想就是每個小實驗實作試試,例如,我先把大學塾裡寫過有關世博會的文章,彙整成為一本新的NotebookLM來源,藉由整理重點,或者回顧內容,先利用對話整理成筆記,看看產生怎樣的回應。
這次先以今天這段發想的聲音檔,加上:
大阪2025世界博覽會登場,一起「搏、攬世界」!
台灣、世界博覽會、博物館三大主題書區整理
『世界博覽會』主題書區
![]() | ![]() |
另外,我再添加一些額外元素於每次的對話中,譬如:今年2025大阪世博會,如何有別於上海世博、怎樣利用新科技(如元宇宙、生成式AI等)可以設計好的教學活動規劃。或者就是請NotebookLM寫一篇讓學生們做真實或虛擬旅的旅行規劃,以及遊後心得報告的框架格式。
就是先觀察單純只用部落格文章,看看能藉由對話,生成怎樣的「新」內容。接著,再整理大阪世博官方資源、國內外相關報導,利用疊加也迭代過程過程(其實這也像另一個層次的「對話」,交互激盪,像打乒乓球一樣,在迅疾一來一往之間,持續聚融優化。
我想,這樣應該很好玩。先玩了第三次對話就驚艷了!我輸入:「如何藉上海世博展望大阪世博會?」而NotebookLM生成的標題:「滬阪世博:主題、虛擬、教育與科技的傳承」,內容如下:
要藉由上海世博展望大阪世博會,我們可以從幾個重要的面向來分析來源中的資訊:
主題的延續與演進: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聚焦於城市發展、科技創新、文化融合以及永續發展等議題。來源提到,上海世博是史上第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相較之下,2025年大阪世博會的主題是「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並結合了 SDGs(永續發展目標) 與 Society5.0 議題進行探討。我們可以觀察到,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到「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主題呈現了從關注當下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進一步延伸到對未來更廣泛的社會議題和永續發展的思考。上海世博對於城市議題的深入探討,可以為大阪世博在探討未來社會時提供借鑒,例如如何在城市發展的基礎上,融入永續和科技創新的元素。
線上與虛擬體驗的重要性: 上海世博會的一大創新是建置「網上世博會」,藉由網路力量與實體館展呈現更完整的展覽全貌,並提供互動體驗功能。來源中提到可以線上瀏覽各館所、主題展區,吉祥物「海寶」還會進行解說。這項經驗預示了虛擬體驗在世界博覽會中的重要性。對於2025年大阪世博會,來源特別提及了「Virtual Expo虛擬世博」是令人期待的一環。上海世博在虛擬展覽方面的成功經驗,可以為大阪世博如何規劃更完善、更具互動性的虛擬體驗提供參考,例如如何利用新的科技方式,讓無法親臨現場的人們也能深入了解展覽內容。
教育意義的重視: 來源強調,世界博覽會的出發點主要是以「教育」為目的。在規劃上海世博會時,就考量到提供學生應用的讀本。而對於大阪世博會,官方網站也提供了「教育旅行導航」以及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少年EXPO2025教育計畫」,提供多媒體教師使用教材和課程實施規劃。上海世博在推動教育應用方面的經驗,例如鼓勵孩子們選一個館所、國家進行了解與介紹,可以為大阪世博如何更有效地結合教育資源,設計更具啟發性的學習活動提供思路。
科技的應用與創新: 上海世博會已展現了科技在提升城市生活方面的應用。而大阪世博會更明確地將 Society5.0 作為探討的議題之一,並提到可以利用新的科技方式進行教學設計的規劃。上海世博在展現科技創新方面的成果,例如無線寬頻和資源回收等概念被臺北市作為「城市最佳實踐區」的範例,可以啟發大阪世博在展示未來科技及其如何塑造社會方面有更前瞻性的規劃。
全球參與和文化交流: 上海世博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潮,促進了國際交流,使參觀者得以認識中國和上海,同時也對當地人和城市營運產生衝擊與激盪,加速生活品質的提升。大阪世博會同樣是全球性的盛會,維基百科中也介紹了其申辦、投資建設與營運等訊息,並提供豐富的相關連結與各型國際博覽會的資訊整理。上海世博成功吸引全球參與的經驗,可以為大阪世博在吸引國際目光、促進文化交流方面提供寶貴的經驗。
總結來說,上海世博會在「城市」主題的探索、虛擬展覽的建置、教育意義的強調以及科技應用的展現等方面所積累的經驗,可以為即將到來的大阪世博會在規劃主題、運用科技、推動教育以及促進國際交流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啟示,使其能更好地朝向「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的目標邁進。
大阪2025世界博覽會登場,一起「搏、攬世界」!
作者:塾長 日期:2025-03-30 06:56
維基百科裡,有介紹大阪世博會的申辦、投資建設與營運等訊息,此外,也提供豐富的相關連結與各型國際博覽會的資訊整理。
![]() | ![]() | ![]() |
官方網站有多語版,包含日、英、簡繁中、韓、法與西語版。官網提供有關世博會的概要、辦理目的、設計理念、展館介紹、活動資訊等,也有邀請大家前往觀展的交通資訊與觀光指南。
![]() | ![]() |
更重要的(應該說我最期待的),除了Virtual Expo虛擬世博之外(後續再整理介紹),就是有關「教育旅行導航」,以及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少年EXPO2025教育計畫」,提供多媒體教師使用教材,也結合綜合學習時間設計課程實施規劃,手冊資料有日文與英文版。結合活動,也辦理線上形式進行交流,預定舉辦“少年EXPO國小海報展示”、“少年EXPO中學發表會”。
![]() | ![]() |
![]() | ![]() |
![]() | ![]() | ![]() |
15年前上海舉辦世博會(2010 EXPO),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那時我想邀大家「網路遊世博,博覽全世界」。
大阪曾在1970年舉辦過世博會,當年是亞洲首次舉辦的世博會。今年20025的大阪世博主「設計一個讓生命閃耀的未來社會」,結合SDGs與 Society5.0議題進行探討。
這次,我的大自由研究裡,「世界高中中,共譜百年匯」,將從大阪世博開始,與孩子們一起「搏、攬世界」!
研究『博覽會』,會『博覽』研究
作者:塾長 日期:2010-10-31 19:20
今天是上海世博 閉幕日,昨晚睡前,我特地再翻看世博開幕前一百天,我在上海的自由行 筆記本。那時曾寫到『世博、花博』,今天可以在機場玩接力遊戲~當時尚不知松山、虹橋機場何時將直飛,當然也不知松山、羽田機場會從今天開始直飛。
當時在上海看到的是個『大工地』,我有很深『城市,真能讓生活更美好?』的困惑,也在筆記本裡寫下『五都都舞』的期許:我的城市因升格,如何可以更美好?看這幾天各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都很有『新聞衝擊力』,看來,想連結起在競選與升格中有關美麗、幸福、超越、堅持的口號,及其未來實踐實況,仍需要所有市民的認真投選,才會有好的新開始吧!
研究『博覽會』,上海世博是一場,台北花博第二場,今天,也去逛逛研究所博覽會,哈哈~
上午先K書,中午時分逛逛。看看各校系所的招生宣傳,是吸引投考或是提供學子、家長深入瞭解?這樣的博覽會形式可以如何改進?此外,趁機觀摩各系所的專長領域,強項,我也能想著與自己的教學、研究的結合機會。
不過,還是提醒自己~會『博覽』研究更重要。
目前開始看期刊摘要 ,再鎖定先以2010為主要範圍,看看各期刊、各篇paper的主題、涉及範圍、研究方法與結果、建議。我都覺得光是以各篇研究的『國家地區』、還有『標題』做個整理,就很有『博覽世界』的精彩呢!我也認真看了些『研究設計』的書,想建立自己研究的學思疑問探 SOP。
研究(research),就是再搜尋,認真與用心,總會看出不一樣與精巧之妙。然後提醒自己(remind),再設計(redesign)與創執 ~as sure as possible!
今晚看上海世博閉幕,也開啟玩台北花博序幕的ePBL !
快樂腦:學習愛迪生的五種創新思考法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7-20 10:12
早起繼續買好書,再認識一下發明大王~愛迪生(維基百科 )!
你能想像那種沒有電燈以前的夜晚是如何嗎?人類世界的運作,因為有了電燈而改變得如何?
世界博覽會的歷史中,有許多愛迪生的發明,在當年的世博會上大放異彩~1878年巴黎世博會,啟用艾菲爾鐵塔之際,就是人類世界啟用電燈的第一次世博會喔!在『愛迪生與世博會的緣分 』文章還提及許多。
這本『快樂腦:學習愛迪生的五種創新思考法 』介紹這位改變世界的創新大師~愛迪生:也歸納提出愛迪生的五大創新法則:
*問題解決導向
*萬花筒思考術
*全方位處理
*集眾人之智
*創造附加價值
搭配廿五項實踐法則,末章還有創新認知力藍圖、評估表與行動規劃建議喔!
仔細看看五項法則,您不覺得在這樣的web2.0時代,人人都有很多機會成為愛迪生嗎?
不過,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我一生從未工作過,都是在玩樂。他還提醒我們:『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發覺大自然奧秘,為人類創造福祉。我想不出更好的方式能在短暫人生中有所回饋。』
是啊,樂在工作,帶著好奇心地欣賞大自然、工作、人際與自己,提昇自我、為世界帶來有益的改變,正是最快樂的玩法呢!
明天開始參加『教育噗浪客年會 』、下週還有『全國科展活動 』,帶著這本『快樂腦』,繼續流汗、動腦快樂玩!
世博展館網頁的big5連結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5-21 22:02
這是幾天前我在搜尋世博會的『國際博物館協會館』發現的小心得。
從世博會的官方網站選擇繁體中文網頁後,點選展館 (網址為:http://big5.expo2010.cn/ztyy/indexn.htm),會有各片區各館的連結。不過,每個連結網址,例如:
烏茲別克斯坦館的連結是http://www.expo2010.cn/c/gj_tpl_2092.htm,看到的是簡體內容簡介。
但其實有個http://big5.expo2010.cn/c/gj_tpl_2092.htm,是繁體中文簡介喔!之前我都以為繁體中文製作前幾層而已,可能隨著活動開展而更加完整吧!!

再繼續往下挖寶!在繁體中文介紹的館所後(例如這個http://big5.expo2010.cn/c/gj_tpl_2092.htm),通常有各國基本資料介紹,也還是連到簡體版喔! http://www.expo2010.cn/a/20080529/000122.htm~哈哈,沒錯,另外也有繁體版的介紹:http://big5.expo2010.cn/a/20080529/000122.htm。
我先整理網頁,把原始碼取代一番,就可以官方網站提供的繁體中文連結了,這樣給孩子們看也方便許多,也許可以建議主辦單位幫忙整理更正喔!!
遠見世博疊疊樂!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5-05 22:37
遠見雜誌出版一本『上海世博深度遊 』特刊,針對『國家館區』、『城市館區』、『企業館區』與『世博演藝』都有詳盡介紹。見獵心喜之餘,我自己買了40本,準備電腦課時應用。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段描述:一個是在『編者的話』,提及出版團隊在二月開始探訪時的擔憂感,我很有同感。另一個是訪談吳志強先生~倒不是因為他身為『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而是我手邊有本『上海世博會可持續規劃設計 』,正是由吳先生擔任主編。他在1984年獲得上海市舉辦的城市發展戰略青年論文競賽優選時,從當時的上海市長汪道涵先生手中獲得一本『辭海』為獎品,同時汪先生還期勉他蒐集世博會的資料。就這樣經過廿年,吳先生在2004年正式擔任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而再六年後的此刻,世博會正式開展。
你可曾有廿年至今仍持續不斷的目標與理想?實在不得不佩服與敬重的。
另外,之所以想買給每個孩子上課一本的原因,其實是想善用這趟世界盛會的網路資源,建立孩子們寬廣視野以及網路正向應用的創意。上了一次世博網路探索之後,總認為網路提供的資訊與虛擬實境雖然豐富,卻少了些可以討論與深度探討的話題,而這本專刊正好為有限的上課時間提供豐富圖文資訊。
為甚麼叫疊疊樂呢?呵呵,因為把這四十本專刊扛回來很重,另外因為之前的博物館摺頁 中,我也有些資料是拿足40份的(當然先徵得館方人員同意後,他們都很高興送我呢!)所以感覺這樣疊起來的一堆,可以在電腦課中增加更多的活動安排,有機會也再到網路上發起活動來玩。
![]() | ![]() |
看到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的陳樹菊女士,她談及『我的利息,就是看到小朋友的快樂』,更增加了自己的信心,我所做的,可以讓孩子們上課時並延伸到課後,更主動地探索世界之豐富與美好。要兩個表情一起才貼切,哈~
再加上我在五年前『搶救』的一堆雲彩厚紙(因為有水漬,差點被回收),竟在此時可以派上用場呢!我想把雜誌裡各館報導攤開貼成一頁頁,讓孩子們可以手持一份,上台報告應用。玩著玩著,就變成這樣了~看得出來是100嗎?哈~現在開始準備,建國百年更要好好玩!

妙用 Google,暢遊博覽會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5-04 21:33
Google earth 特別更新上海周邊以及上海市區的衛星圖片,以搭上世博熱潮。 我才正在整理世博會各館所、國家的地理標籤的一些應用想法時,又發現Google還有一個『妙用 Google,暢遊博覽會 』專站喔! 自己也會心一笑:原本看到谷歌退出中國之際,感覺有點惋惜~世界博覽會,不正可以用Google好好玩嗎?
這個『妙用 Google,暢遊博覽會 』專站提供三種內容:館所位置、表演活動日期,以及歷屆世博會舉辦地點,操作很直覺,但現在只提供簡體中文與英文版,相現也會有正體中文版吧,等等看....。
*館所位置,可以先選擇大片區,再選單一場館:
*可以利用表演活動主題、地點與日期查詢:

*歷屆世博會舉辦地點,也有許多當今的景點相片喔!

前往從前,看歷史使力
作者:塾長 日期:2010-05-01 19:44
『前』這個字很有意思:向前走、往前行~都是預設朝向未來的行動方向。而『以前』、『從前』,卻是指向過去、歷史。那麼,前往從前~讓自己朝向『過去』走去,是未來抑或歷史呢?以下我以城市旅行的概念,來看這樣的『前往歷史,期待未來』的心情。
我深深瞭解:一個城市的現貌,絕非因為你的到來而無中生有、刻意展現的。應該說是自己跨出原有的地域來到這裡,有機會見到眼前事物而重新設定一次時空與己心的座標位置~『到此一遊』,不僅領受了這城市的風貌,加上此時的你,也拿著許多其他城市的印象在做著比對。而這些,都讓自己的視野更多元、彈性,也藉此引發思考和更多疑惑~再用另一種眼光與鏡頭來看待自家城市。
看歷史使力,是要提醒自己:看到『歷史的使力』,以及你看到歷史後,自己如何使力。個人、城市、世界,一直交互影響而演進,現在眼前所見,都是積累、漸進而來的結果,也就是『歷史使力』的印記。即便有些不易察覺,但心裡一定要有這樣的保留:我與眼前事物相遇之一瞬,都帶著各自早已積累的成就(或者包袱)。
或許,人人對於『歷史使力』的感知和詮釋不同,但絕不能否認『歷史的影響』不存在!小自個人的習慣、信念和價值觀,大到我們對於生物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的欣賞和尊重,都是因為知曉『其來有自』、『得來不易』,而提醒自己要加以保護、也才能持續包容、再開創。
這樣,你也就有了『看』歷史後、知曉如何『使力』的機會了。學習,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大腦IPO的訊息處理~持續接受訊息,和自己原有的經驗達成某種程度的聚融,繼而思考創新、採取作為。藉著看歷史~不論只是看熱鬧或是深熟門道,都能激發自身的感動和創意,進而採取行動,以承諾或決心,出手使力。當然,也都會再與自己、他人、世界建立起互動網絡、再激發更多交互作用循環。
我們必須釋懷:歷史,既然是以前,就是你我都未能參與、卻都要概括承受的,就試著學習相互尊重、試著理解其因果脈絡吧!如此,看歷史而使力,也就能在你我之間,再賦予時效來達成各自滿意和可彼此體諒的詮釋,如此,才有可能一起共好、繼續走下去喔!